共育高层次人才 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关村医学工程健康产业化基地2025年首场博士后中期考核答辩会顺利举行
3月16日上午,基地2025年首场博士后中期考核答辩会在北楼七层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邀请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姜亦巍教授、张铁军教授、盖云鹏副教授,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吕务云副教授,中创科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光中总经理担任考核组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张凌云教授、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尹淑霞教授分别作为北京林业大学流动站导师和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导师参与评审。基地博士后工作站领导邹颖主任及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会上,邹颖主任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介绍了基地及博士后工作站设立以来取得的各项成果,也希望通过各位专家的指导,帮助在站博士后进一步优化研究思路、提升科研水平。最后,预祝参加本次中期考核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顺利通过。


随后,在站博士后马海杰围绕研究课题《果树高效免组培遗传转化与基因编辑体系的建立》,从研究背景、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计划及产学研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目前,马海杰博士已完成多种植物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部分植物的基因编辑工作,并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以参与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论文2篇,在审论文3篇,新主持立项的科研项目4项。
汇报结束后,专家组对马海杰博士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高度肯定,对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内容及产业化方向进行了提问和细致的点评,针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经审定,专家组一致同意以“优秀”等级通过了对马海杰博士在站研究工作的中期考核。
目前,在市区人社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流动站的联合培养,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累计招收进站博士后4人,已成功出站1人,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基地也将持续发挥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优势,推动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形成人才集聚与产业转型升级双向驱动的良性生态,为加速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智力引擎。
推动医药、医疗器械领域创新成果转化
构建医药创新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